昀冢科技入围“专精特新”榜单 高容MLCC传来量产捷报
近日,江苏省第七批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名单新鲜出炉,苏州昀冢科技(688260.SH)成功上榜,而这也与池州昀冢0805尺寸10μF MLCC的量产捷报形成奇妙呼应。
近日,江苏省第七批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名单新鲜出炉,苏州昀冢科技(688260.SH)成功上榜,而这也与池州昀冢0805尺寸10μF MLCC的量产捷报形成奇妙呼应。
2025年10月28日-30日,电子半导体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国际电子电路(大湾区)展览会(以下简称:CPCA Show Plus)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(宝安)盛大举办。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产业版图,产业链技术升级、价值重构的关键节点,CPCA Show Plu
2025年10月28日-10月30日,AI 浪潮下电子半导体与 PCB 产业的年度核心盛会 ——2025 电子半导体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国际电子电路(大湾区)展览会(CPCA Show Plus),将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(宝安)正式启幕。本届展会以“创新驱动 芯耀
本届展会以“创新驱动 芯耀未来”为核心主题,既延续往届展会在行业内的专业口碑与国际影响力,更在展示规模、内容深度与前沿技术呈现上实现全面升级,持续为电子电路与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搭建高效链接、深度交流、协同合作的优质平台,助力产业共享 AI 时代发展机遇。展
陶瓷工艺的发展史,是一部 “工具与技术” 不断革新的进化史。从古代工匠手持刻刀的 “一刀一痕”,到近代机械的 “批量磨削”,再到如今智能雕铣的 “微米级精准雕刻”,每一次技术跨越都重塑着陶瓷生产的效率与品质边界。智能雕铣技术以 “数字化、自动化、精密化” 为核
陶瓷产业的升级需求,本质是 “突破传统工艺局限” 与 “适配现代市场需求” 的双重驱动 —— 传统手工雕刻效率低、精度差,难以满足规模化生产;普通机械加工又无法实现复杂结构与个性化设计,而陶瓷雕铣技术以 “全维度优势覆盖”,成为连接 “传统匠心” 与 “现代制
传统陶瓷加工长期受限于 “低效、重人工、精度难控” 的瓶颈,从毛坯塑形到精细雕刻,每一步都依赖工匠的经验积累,不仅生产周期长、成品一致性差,还难以突破复杂纹样与精密尺寸的加工限制。而陶瓷雕铣机凭借数控技术与专业工艺的融合,从加工模式、效率、精度到应用边界,全方
在陶瓷加工车间,“效率跟不上订单节奏”“精度达不到产品标准” 曾是长期困扰生产的两大难题 —— 传统手工雕刻效率低下,普通机床面对陶瓷高硬度、高脆性特性时易崩边、精度飘移。而一款集 “高效产能” 与 “精密加工” 于一体的陶瓷雕铣机,正凭借对陶瓷材料的深度适配
在传统陶瓷加工车间,“手忙脚乱” 是常态:工匠们围着多台设备奔波,既要在切割机前固定毛坯,又要赶去雕刻机前校准图案,还得盯着打磨机防止工件过度磨损;一旦某台设备出现崩边、刀具磨损,整个流程瞬间停滞,操作人员手忙脚乱地调整参数、更换工具,却仍难避免产品报废。而陶
在传统陶瓷加工流程中,雕刻需专用雕刻机、切割依赖切割机、打磨要靠打磨机,多台设备分散摆放不仅占用大量厂房空间,还需人工频繁转运工件,既增加生产环节成本,又降低加工效率。而现代陶瓷雕铣机凭借 “一机集成多工艺” 的核心优势,将雕刻、切割、打磨三大核心功能融合于一
控深槽的加工深度通常以基材厚度为参照。例如,对于1.6mm的FR-4板材,常见的控深槽深度范围为0.11.4mm。一般要求加工深度的公差控制在±0.05±0.1mm之间。过深会导致层间受损甚至露铜,过浅则可能影响器件装配或散热效果。
货物抵达港口后,向船公司或货代换取提货单(D/O),需提供正本提单或电放保函。
陶瓷雕铣机作为针对陶瓷材料(硬脆、易崩边、难加工)特性研发的专用设备,相比传统加工设备(如普通铣床、磨床、手动雕刻机等),在适配性、精度、效率等核心维度具备显著独特优势,具体可从以下 7 大核心方向展开: